学术研究

姚海放:《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后记

发布日期:2012-03-20 阅读:

  撰写和修改本书的时候,总是会向往和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应该在后记中记载的内容。然而在这个初夏之夜,当北京的喧嚣已经归于沉寂的时候,打开电脑千头万绪,又不致如何下手。翻看书架上各种专著的后记,大致是关于研究缘起的介绍、凤凰涅磐的过程和对恩师亲友的致谢。想来之前书中的论述和观点已经有些让读者挠头,所以后记稍微俗套一些,说点关于自己的家常,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想到的第一句话,是“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从这句话开始,可以追述我的求学经历,并展开在此历程中对诸位相助“贵人”的致谢。


  首先,是恩师史际春教授。大恩无以言谢,只记心间。我从2000年攻读经济法硕士研究生,一直在史老师悉心指导下,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从1999年在《法学家》杂志社从事学生助理工作开始直接获得史老师指点,至今十几个春秋,从史老师处获得的不仅是博大精深的学识,更有他对社会、国家的拳拳赤心和对人生、生活的品味。直到如今,有幸在人大法学院任教,仍能随时获得导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指导和帮助,一直是学生的幸福。


  同时,还需要感谢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张洪涛教授。张老师在工作中务实简练、雷厉风行,但对学生是特别关心照顾。正是在她的鼓励下,才促成我赴南宁挂职,获得了解基层政府运作与农村生活的机会,弥补了我这个从家门、校门到单位门的“三门”教师的不足。


  其次,需要感谢的是人大经济法教研室的各位老师。从本科开始一直到博士,完整地听了刘文华教授三遍的经济法基础理论课程;有幸在硕士、博士学习阶段学习徐孟洲、吴宏伟、王欣新、朱大旗教授讲授的专业课程;还有王益英、王宗玉、宋彪、孟雁北等老师的指导、帮助!


  由此推及人大法学院的各位老师:自1996年考入人大法学院,就一直在诸多老师的指导下书写我的法学求学经历。在学生阶段因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法学家》杂志助理、中国民商法律网等工作,获得了曾宪义教授、王利明教授、叶秋华教授、杨立新教授等老师的关照;工作后更是体会到韩大元教授、林嘉教授等学院领导对年轻教师的关心照顾。至于学业方面给予指导的老师,如胡锦光教授、姚辉教授、叶林教授、王轶教授、汤维建教授等等,名单可大致参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副教授名录吧。


  总体上,借用著名宪法学者胡锦光教授的一句话:我是人大一条龙培养出来的,但还不是人大培养出来的一条龙。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对我的培养,并给我一个施展学识的舞台。


  后记中第二句话,是修改自博士学位论文后记中的一句话:“十年人大磨一剑,出关已逾儿立年。”十年中,在坚持经济法基础理论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诸多亲友的各种形式的帮助。


  需要感谢北京大学法学院邓峰副教授,作为师兄,在关键时刻给予我学术、工作上的指点,让我获益匪浅。感谢人大法学院姚欢庆副教授亦师亦友的长期帮助。也感谢人大法学院张志铭教授在《法学家》杂志编辑工作上的指导,香港大学法学院郁光华教授对我的器重和支持。


  感谢挂职期间学校党委组织部、南宁市委组织部和上林县党政机关诸位领导的关心体谅,特别是人民大学组织部张晓辉副部长、南宁市委组织部马南萍副部长、上林县尹建华县长、南宁市人大内司委周向华副主任等领导的直接关心。


  有很重要的一种力量,就是本科、硕士、博士同学、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学长张俊岩博士、陈岳琴博士、王斐民博士、姜栋副教授,同学郑小敏博士、郑晓辉博士、屠振宇副教授、余里江法官、常健副教授、曹燕副教授、王强博士、徐欣硕士、韩燕凤硕士,师弟师妹肖竹副教授、林红潮博士、杨子蛟博士、王竹副教授;等等。“石本无华,砥砺乃生火光”,自己学识的增长、人生经历的丰富,都需要感谢身边这一群优秀的同伴。还有诸多的人大法学院同学,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热情,帮助我分担了很多细琐的工作,诸多姓名无法逐一例举,一并表示感谢。


  中国法制出版社的罗菜娜、周琼妮编辑为本书出版花费颇多心思。我也一直愧疚于因拖延交稿导致编辑工作积压所带来的不便,而两位编辑热情地工作态度打消了我的担心。也感谢此前因《经济法学评论》出版而有过合作的该社张岩编辑,一直给予的工作上的帮助!因为我自己身为杂志编辑,对编辑“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性质深有体会,也深知其中的艰辛。


  最后,对家人是真挚的亲情和一丝的愧疚。妻子、双方父母对家和孩子的照顾,使我进能奋发工作,退能享受家园之乐。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期间,总是缺少时间陪伴家人,他们给予了理解和支持;而爱女姚可馨的成长,更是为我增添了无限的欢乐和工作的动力。


  至此,致谢的名单已经足够长,以至于需要担心读者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但我仍然会担心遗漏。好在本书应该是我学术生涯的一个新开端,我还会有更多机会表达我真挚的谢意,所以就此暂且打住絮叨,而我自会将这份感激铭记于心。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123456 号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