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2日,“中国律师教育联盟2024年年会暨律师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主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广州大学律师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律师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律师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律师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及北京市律师协会、天津市律师协会、河北省律师协会、广州市律师协会、南京市律师协会、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上海申浩(北京)律师事务所、北京京乾律师事务所、天津同汇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教育界、实务界同仁齐聚一堂,为推动我国律师教育事业的发展集思广益、为我国律师职业长足发展献计献策。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刘瑞起,副院长韩玉胜、潘文军、黄海星,律师学院工作人员薛强、黄河、杨洪浦、韩晓强、周洁、宋玟晓、张亦欣、吴凡及部分律师学院在校学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合影
在会议开始前作为序曲,在校生潘研宸、冯嘉晟用大提琴和小提琴重奏的方式为与会嘉宾演奏了风吹麦浪、夜空中最亮的星等若干首曲目,悠扬的琴声蕴含着对本次会议的美好祝福,希望教育者的辛勤播种能够迎来丰收的季节,取得的成果成为夜空中闪亮的新星。
潘研宸、冯嘉晟进行大提琴、小提琴演奏
在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副院长韩玉胜的主持下,会议正式开始。韩玉胜带领全场嘉宾回顾了中国律师教育联盟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自2016年揭牌成立以来,中国律师教育联盟初心不改,使命依旧。联盟成员间紧密合作、相互支持,为中国律师教育和律师业务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总结过去成就斐然,韩玉胜期待今年研讨会能够再续华章,希望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在交流与分享中激发更多的思考和灵感,推动我国律师教育事业跃上新台阶。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副院长韩玉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雷在致辞中指出,律师是社会主义法治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培养一批好的律师任重道远,需要高校律师学院和律协律师学院齐头并进、互通有无、发挥特色、久久为功。新时代有新任务,程雷强调,要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重要指示精神,针对司法部党组对律师提出的“五点希望”进行探索与拓展,培养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固守风清气正的行业风气。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雷
本次会议第二项议程为中国律师教育联盟牌匾的交接仪式。
中国律师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交接牌匾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冉富强代表第八届轮值单位进行讲话。冉富强感谢律师教育联盟的平台提供了共叙律师教育的机会,强调律师职业实践性强,需要通过实践矫正理论、反哺认识。律师应当保持开放心态,坚持学习本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的知识,最终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冉富强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刘瑞起代表第九届轮值单位进行讲话。一年一轮,九九归一。这块金丝楠木的牌匾在第九年回到了人民大学律师学院,见证了中国律师教育联盟从落地生根到发展壮大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刘瑞起指出,律师教育的实用性特点已然不言而喻,但仍需解答律师教育培养人才的体系、路径、方法是否具有实效性以及执业律师是否有继续教育的必要这两个问题,实实在在地探讨律师教育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手段以及课程设计方式,使得律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更加丰满,努力在学科建设上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刘瑞起
本次会议第三部分“新时代律师教育理念与课程体系建设”由广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晓军和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龚柏华主持。
广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晓军
河北省律师协会会长张金龙作《完善律师教育体系,促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发言。他表示,河北省律师协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思路,在提高律师政治素养、提高律师服务诚信水平、发挥党员律师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他建议未来充分发挥律师协会的职能作用,加强科学管理,深化合作,推动律师继续教育工作持续化、制度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
河北省律师协会会长张金龙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副院长潘文军作《律师教育课程设置:分类、协调、优化》主题发言。潘文军指出,“律师教育”的话语具有中国特色,旨在培养具有律师职业思维、执业技能和职业伦理的专门法律人才。律师职业学历教育是中国律师教育体系的重要板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在法律硕士培养方向中增设了律师方向,组建了实务导师库。人大律师学院成立后,编写了3套近40本专业教材,形成了自己的学历教育体系,并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形成了系统的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副院长潘文军
北京市律师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主任邢立新作《北京律师行业培训课程体系介绍》主题发言。邢立新就北京市律协培训工作的总体情况、培训工作举措、课程设置以及后续的工作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北京市律协通过完善培训制度、引入专家资源、建立激励机制等办法,形成培训工作覆盖领域广、涉猎内容全、活动类型多的有益成果,影响力大,反响热烈。北京市律协未来还将继续立足提升律师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进行课程设置与培训。
北京市律师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主任邢立新
天津市律师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主任晏红波作《让律师职业培训更有价值》的主题发言。晏红波从天津律师教育培训的现状切入,围绕如何让律师职业培训工作更有价值,分享了对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思考。他强调,律师教育培训工作的目的是为执业律师赋能,创造培训课程应有的价值,从而使培训课程的整体设置进入良性循环。
天津市律师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主任晏红波
南京市律师协会教育培训专门委员会主任洪炜作《南京律师协会律师培养体系之经验分享与问题探讨》的主题发言,并围绕律师职业教育新理念、南京市律协律师培养体系以及律师教育培训挑战与应对建议三大板块进行了分享。她强调,律师职业教育要强化政治引领,适应科技发展的新挑战,深化跨领域合作,并对资源有限、课程碎片化、线上资源不足的问题分别提出了解决思路。
南京市律师协会教育培训专门委员会主任洪炜
第四部分“律师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实务导师刘志华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副院长潘文军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实务导师刘志华
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龚柏华作《高级涉外律师的继续教育与提升路径》主题发言。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旨在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来培养精法律、通外语、懂经济的高端法律人才,从而满足国家战略需要,保护国家利益。在课程设置方面以涉外性、实务性、复合性为特色,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以及案例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跨境争议解决能力,让学生能够提供检索、拣索、思索、解锁“四S”服务。
复旦大学高级律师学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龚柏华
广州大学律师学院副院长李伟作《涉外律师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发言,他指出培养涉外律师意义重大,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湾区建设以及广东律师行业发展三位合一的需要。但目前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存在严峻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效果欠佳;二是教育资源紧缺,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协同机制。有鉴于此,广州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针对涉外律师服务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与实践。
广州大学律师学院副院长李伟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副院长方芳作《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暨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路径探索》主题发言。她指出,沈阳师范大学获批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后,从多方面推进基地建设,如整合汇聚校内优势资源,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耕国际仲裁法治实践,组建中外法治专家库,成立涉外法治研究平台,贯通师生国际交流渠道,建设涉外法治法律数据库,出版涉外法治实务教材等。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副院长方芳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教授、副院长陶斌智进行与谈。他认为,培养涉外法治人才需要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和社会资源。广西师范大学目前借助地缘优势、语言优势、资源优势,培养大量东盟涉外法治人才,未来将继续强化实践教育,通过联合培养、交叉培养的方式为我国输送高端性、前沿性、涉外性的法治人才。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教授、副院长陶斌智
与宏观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相辅相成的是微观的具体课程设计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助理薛强作《律师文书写作的相对性与有机性》主题发言。律师文书的相对性指的是律师要根据写作对象灵活调整写作策略,律师文书的有机性指的是文书写作时要暗藏机心、善用机巧。通过丰富文书形式,律师可以生动地讲述当事人的故事,让法理和情理相融合,场内场外共发力,最终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助理薛强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助理韩晓强作《律师思维课程的目的与实现》主题发言,以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律师思维实务课程为例进行分析。律师思维课程的授课老师以执业律师、法官等为主,助力毕业生完成从法科生到法律人的转型。课程内容弹性大,互补性强,侧重于培养律师“开天窗”、“筑底线”的思维,讨论了学生借力自媒体的可行性以及律师执业伦理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助理韩晓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苗鸣宇作《以获得感为中心的法律实务课程设计》的主题发言。苗鸣宇院长指出,在法律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的经验、方法和身份错位的问题,均可以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来解决。通用型设计需要回答“学生类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检验方法”这开局四问,实务型设计则遵循“精准拆分、详细说明、进步可见”的思路,最终提升学生的把控感、获得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苗鸣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律师学院副院长樊晓磊进行与谈。律师学院的价值在于传授前辈经验,让初年级律师快速成长。律师教育具有人际性、道德性、伦理性特点,要根据服务受众的需求建设课程体系,以学习者的能力提升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不断打磨课程,提升课程质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副院长樊晓磊
会议第五部分“律师教育需求侧的回顾及检视——以法科生的执业体验为视角”由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刘瑞起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刘瑞起
上海申浩(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雷欣珂作《律师教育需求侧回顾及检视》主题发言。
雷欣珂律师认为律师教育的落脚点在于服务法律市场,回应客户需求。他以需求侧的目光检视供给侧,指出律师教育当务之急在于提升人才的产品思维,即把“自己”“产品化”;人才培养要围绕市场的恒定需求,而非盲目追逐热点。
上海申浩(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雷欣珂
北京卓纬律师事务律师赵正阳站在执业律师的角度,围绕学习、实习以及二者相互促进方面,对法学教育培养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他强调,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考核方式,都要给予学生主动思考、表达展示的机会;培养竞争力要求学生在实习时全身心的投入,深度和宽度只占一头;最后他指出,律师教育还要提供模拟法庭、论文写作的锻炼机会,让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
北京卓纬律师事务律师赵正阳
北京京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宋建设分析了诉讼律师职业发展需求的变与不变之处。“变”即随着职业年限的增加,律师的主要需求将经历从“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到“增强个人商业技能”再到“加强团队管理能力”的转变。“不变”即诉讼律师的底色始终在于夯实法学理论基础知识。
北京京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宋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副院长黄海星结语讲话。他指出,中国律师教育联盟是一条连接全国各高校律师学院、各省市律协培训机构的重要纽带,对于研究律师教育课程体系与教育方法责无旁贷。本届年会有二十多位来宾和专家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指导意义的专题发言,可谓“紧扣主题、教培兼顾、务实互动、学科优化”。黄海星祝贺本届年会圆满召开,并展望下一届年会顺利举行,期待再次共襄盛举。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副院长黄海星
本次会议举办时恰逢毕业季,学生们带着希望与梦想步入社会,中国律师教育联盟也带着累累硕果踏上新征程。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供图:田依灵
撰文:徐瑞淇
会务:何天昊